建厂准备
听了乡长的话,余阳陷入沉思。
98年,小麦产量远远比不上化肥和科技种子横行的未来。
亩产量仅为600斤。
以自家为例。
老余丶余妈丶自己。
分包到户的时候,全家拿到七亩半。
亩产600斤x75亩,夏收应该可以收获4500斤小麦。
去掉供粮丶统购,大概剩下1575斤,以及统购回馈的30块钱。
现在小麦两毛一斤,到手315 30元。
假设秋收留下的钱也是这些,一年到头,不吃不喝,能积攒下690。
但你是农户,年底要缴纳八个费用,最终差不多留下450块钱。
所以,老余在家踏踏实实种地的话,咱可能读完小学,就要回家放羊。
因为初中虽然是义务教育,但还有学杂费呢。
也所以,官企改革初期,推出万元买工。
意思是,花一万块钱,就能有个工作,并改为城市户口。
这就导致无数农户砸锅卖铁,也要进城。
那麽,现在给你个机会。
把家里的地让出来,每年每亩交10块钱,我承担供粮,再给你安排工作,你愿不愿意?
「别说供粮,光给我安排工作,我都愿意!
」
目睹余家村变化,尤其听过余家村村民吹牛皮,知晓一天能赚三四十的人,都已经开始动手。
「让开!
」
「你给我出来,让我进去!
」
「二弟三弟,快给大哥开路!
」
「草,谁他妈从我头顶踩过去了?」
「哎!
你咋还把老太太背来了?」
「孤寡老弱交出地,一天三顿管吃!
」
「草!
」
小洋楼外面的省道上,热闹程度远超十里营大集。
乌压压的人群,挤过路沟,挤进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