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 下官身为润州司马,保土安民乃是职责所在,若是贸然出击救援华亭侯,导致境内空虚被山越趁虚而入,害吾桑梓祸吾家园,这责任谁来负?”

卢大遒拍案大怒:“本官即为润州刺史,亦身兼润州都督,执掌润州军政,自然担负所有责任!本官先命你点齐兵马,即刻开拔前往牛渚矶救援,不得延误!”

唐朝各州都设有都督府,属于大军区性质,管十州以的称大都督府。长官大都督一般以亲王遥领,由长史主其事,如吴王李恪便是“都督安州等十三州军事”。而一般的都督皆由所在州的刺史兼任。

当然,权利这个东西并不是说你的官职高,亦或你的职权范围之内,便是你能说的算。卢大遒指挥不动润州的一兵一卒,李恪照样也管不了麾下十三州兵事……

陆通怡然不惧,反唇相讥道:“休怪下官无礼,明府所言担责,却不知如何来担?届时润州生灵涂炭,被山越劫掠一空,你怎么担?你担得起么?”

卢大遒鼻子都差点气冒烟了!

这简直是**裸的无视!

江南士族,辱我太甚!

卢大遒生平未遇如此羞恼之境地,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操手摘下悬挂于墙壁的佩剑,“呛啷”一声拔剑而起,雪亮的剑尖儿直指陆通的咽喉,声色俱厉道:“蔑视官,目无国法,信不信本官一剑将你斩于此地?”

陆通一向嚣张惯了,是以说话之间根本未曾想过要给卢大遒留一份颜面。在他看来这个刺史也是一个牌位,摆在这里让朝廷里的诸公看着行了,江南是江南士族的江南,算你出身范阳卢氏,却哪里轮得到你来指手划脚、说三道四?

却不曾想这老货如此刚烈,羞恼之下居然拔剑相向,陆通脸都吓白了,急急后退一步避开明晃晃的宝剑,不想脚下一个踉跄,一个屁墩儿跌坐在地……

一旁一直优哉游哉的朱浚也唬了一跳,赶紧前拉住卢大遒的胳膊,劝阻道:“明府息怒,明府息怒!陆司马言语有失,明府何必跟他一般见识?只是陆司马亦是心忧乡梓,唯恐山越趁虚而入,这才迟迟不肯发兵前往牛渚矶。不如这样,下官这回去组织兵马,一部分留在京口以防不测,一部分则即刻发往牛渚矶救援,明府意下如何?”

这倒不是他改了主意,而是不得不如此为之。

实在是没料到这个平素软绵绵任凭搓扁捏圆的刺史突然如此暴烈!江南士族再是如何嚣张跋扈,江南亦还是大唐的疆域,堂堂刺史算将陆通斩杀当场,大不了也是一个削官罢职的结局。

卢大遒会怕削官罢职么?

恐怕其心理憋闷早有一走了之的心思!更何况朝向来打压江南,算卢大遒杀了陆通,亦不过是申饬一顿,转而调任他处,继续高官得坐骏马得骑……

卢大遒这才恨恨的收回宝剑,厉声道:“速速抽调兵马,本官亲自督阵!”

虽然只是“一部分”兵马前往牛渚矶,而且这个“一部分”还不知要缩多少水,可卢大遒也算是满意了。当此各州坐视安然不动之际,唯有自己润州派出兵马救援,已是难能可贵,何敢计较太多?

一来可以偿还房玄龄昔日提携之恩,毕竟自己已经全力以赴。二来亦可让朝诸公见到,江南各州也只有某卢大遒能派得出兵!

也算是瘸子里头拔大个儿吧……

陆通在朱浚的搀扶下战战兢兢的走出官署大堂,回头望了一眼空荡荡的门洞,心里犹有余悸。

“这老匹夫,早晚令其埋冢江南……”陆通恨恨的咒骂一句。

朱浚赶紧道:“噤声!吾等只需将其架空便足矣,何必言及生死,徒自招祸?”

陆通犹自愤愤:“老匹夫欺人太甚,吾定杀之!”

朱浚见状,也懒得再劝。

陆通骂了几句,问道:“当真要分兵前去牛渚矶?”

朱浚无奈道:“明府已然震怒,想必是朝给了压力,又或是有人情请托。当年这位明府未曾封疆一方之前,可是一直在尚书省任职,是房玄龄的老部下。现如今房俊被围牛渚矶,陨命在旦夕之间,怎么可能不回报老司的知遇之恩?若不如此,必然被满朝武骂作忘恩负义,因此是真的急了!”

陆通哼了一声:“可族的命令,是不许分派一兵一卒……”

朱浚翻个白眼:“你是真傻还是假傻?族里那帮老爷子拍拍屁股是一个想法,哪里知道吾等为难之处?你若是不肯发兵,保不齐卢大遒把你给砍了,到时候给谁说理去?不过是装模作样的分派一些杂兵,又不影响大局,族至多申饬几句,无妨。”

陆通想了想,觉得还是朱浚想的周到。

两人走会各自值房,一路商讨分派那些兵丁,正低语之时,忽地见到值房前各自来了族的族人。

莫非是族发生什么大事?

两人互视一眼,加快脚步。

各有族人来到二人跟前,窃窃私语,随即,二人便是一副吃了大便一样的表情……

发兵救援房俊?

若早知如此,刚刚何苦在卢大遒面前死硬到底,差点被那老匹夫一剑给砍了?

*****

长安城风声鹤唳,充满了一股风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

十二卫大军往来调动,一队队顶盔掼甲的兵卒时不时整齐的穿过长街。

江南宣、润二州山越反叛的消息早已风传关,华亭侯房俊陷身重围被数万山越人围困多日的消息,亦是家喻户晓。寻常百姓并不明白江南士族所为种种,只是觉得怪,区区山越反叛,何必从长安调兵前去评判?难道江南的军队都是吃干饭的?

工部在此时贴出布告,要修整长安各条街巷的排水沟渠。

此令一出,尽皆称快。

每到雨季,长安城内都会因排水不畅而导致积水深重,严重影响出行甚至日常生活。长安八水环绕,水利畅通,却每每积水难除,着实令百姓对官老爷深有怨言。

及至见到工部的告示言及此次疏浚排水沟渠乃是华亭侯房俊全数捐资,百姓顿时议论纷纷。

以往房俊的各种好处,都被百姓们想起来,开始担忧被围困在江南的房俊,甚至不少百姓开始为其祈福。

在长安舆论渐起之时,来自江都的战报再一次被送入了太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