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各种理念,都是从《易经》中悟得的!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乾坤。
然而历代研习《易经》者,在推演时,推演到“天五”
便戛然而止,
五者,天地之枢机。
天神有五方之神,人体有五脏,中医讲五行相生相克,建筑讲究五行方位,音乐有五音,色彩有五原色,大衍五十……
古人对“五”
这个数字,很痴迷的!
……
许久之后,周圣才笑罢,喘了口气,道:“没想到你连《易经》都有所研习,不简单啊,你来告诉我,《易经》讲的是什么?”
傅源摇头,道:“谈不上研习,只不过在读古籍时,遇到相关问题时,参照了一番。
至于《易经》……”
停顿了一下,傅源道:“我姑妄说之,你姑妄听之。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这五个位置相互契合,各有对应。
天数为奇,一三五七九,地数为偶,二四六八十。
奇为阳,偶为阴。
阴阳交合,方能化生万物。
这是《易经》最基本的道理。”
周圣点头,道:“《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乾坤相济,天地交泰,正是此理。”
傅源吐了口气,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为乾,地为坤。
乾道变化,坤道承顺。
天一生水北方,地二生火南方,天三生木东方,地四生金西方,天五生土中央。
土居中央,五行之母也,天数到五,恰好对应中央之土。
土为万物之根本,藏而不露,静默无言。
故,天地之数,止于五!”
周圣大笑,道:“那“天五”
之后呢?五行之外呢?”
傅源摊手:“那就不是你我凡人所能揣度的了!”
简单来说,《易经》描述了整个宇宙间的奥秘,天五之前,是人所能理解的,天五之后,是人所不能理解的!
再极端点,天五之前,是形而下者,谓之器。
天五之后,是形而上者,谓之道。
普通人求“道”
求得是天五之前的“器”
等得道超脱之后,继续求“道”
那时候求的才是天五之后的“道”
真正的“大道”
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但加上时间,空间,这是五维……天五之前,便是五维之下,天五之后,便是五维之上。